(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开鲁县下大力气抓牲畜品种改良工作,抓住牛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着力推广应用现代畜牧科学技术,推进肉牛等畜禽品种改良, 引导农牧民走现代化畜牧业之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增收致富。
走进位于辽河农场的开鲁县信哲牧业有限公司养牛场,一头头健硕、形体匀称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吃草。牛场负责人曹艳哲告诉记者:“使用冷配技术的牛犊要比普通牛犊长得快,出售时每头也比普通牛犊能多卖1000多块钱。改良后的牛犊形体比较好,料肉比比较高,生长速度比较快,肉质也好,所以这种改良的牛犊深受市场欢迎。”
为推进牛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近几年,辽河农场持续引导牧民提升畜牧业养殖质量和精养优养意识,积极探索新方法、新举措,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农增收。目前辽河农场牛存栏11000头,养殖户达到360户,仅肉牛产业一项,农场职工年均增收3000元。
吉日嘎郎吐镇四合福村养殖户李晓义2021年以来陆续购进120头基础母牛进行繁育,他积极参加开鲁县畜牧水产工作站举办的牛改良员培训班,学习牛人工授精技术,在学习中不断更新养殖理念,持续增加养殖效益。
李晓义对记者说:“学习牛人工授精技术后实实在在看到了肉牛改良带来的效益,一年能卖小牛犊80到100头左右,每头毛收入一万三四,去掉成本,有三四千元的利润。”
为了给养殖户提供更好的技术,增加养殖收入,开鲁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落实良种补贴政策,推进品种选育,保障冻精、液氮及时供应,提供优质种源和免费技术服务,确保肉牛品种改良工作有序推进;依托规模养殖场和养牛大户设立改良冷配站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养殖户开展牛冷配,达到适龄母牛冷配全覆盖。举办牛改良员培训班,依托畜牧业短视频大讲堂,开展线上培训;以种质提升为核心,大力开展肉牛改良工作,拓展改良员队伍。
截至目前,开鲁县牛人工授精站点已发展到257个,257名改良员100%持证上岗,为全面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牧业年度全县牛存栏26万头,羊存栏120万只,有养殖户2万余户,农牧民牧业年均收入5000元左右。
记者 邵南 通讯员 王嘉东
上一篇:凤凰传媒(601928)8月22日主力资金净卖出81.30万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 开启促进体育消费的新路径
6月18日,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正式上线。市民登录i深圳APP即可一键预约包括学校场馆在内的全市1359个体育场馆5100余片场地,并且还可
-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5948亿元支持乡村振兴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5948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续发展、东西部协作、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发展,
-
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提出到2022年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机制
-
中国六部门印发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
21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国家林草局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